卢树盈
封面新闻记者秦怡
10月3日,在成都市蒲江县箭塔村的一个普通农家小院里,一场特殊的公益写作课悄然进行。为期三天的课程吸引了周边村庄近20名孩子参与,主讲人是当地知名的乡村写作者卢树盈。
卢树盈曾是一名水果小贩,只有小学文化程度的她靠着自学逆袭成一名作家,还获得过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,在成都声名远扬。这是她坚持为乡村儿童开设公益写作课的第六年,开班前还收到了不少城里家长的报名咨询,但她都婉拒了,“公益课程开设的初衷就是服务乡村孩子,资源越少的地方,越需要这样的支持。”
2025“封格女性年度公益之夜”即将启幕之际,卢树盈接受了封面新闻记者采访,分享了她对“封格女性”的理解、公益教学的初心,以及在写作与农务交织生活中坚守创作理想的点滴。
她用“故事沙盘”教学法
帮助孩子们打开表达大门
卢树盈的乡村写作课
这是卢树盈坚持开设乡村公益课程的第六年。过去六年,每逢寒暑假、国庆节、五一等节假日,她都会在自己的院子里与乡村儿童分享写作经验。她的课堂不局限于作文技巧,而是融合历史教育、家国情怀与本土叙事,通过“故事沙盘”等创新形式,引导孩子们从家乡的历史与现实中汲取灵感,书写属于自己的土地记忆。
课程为期3天,10月3日开课,但卢树盈的筹备从9月下旬就开始了。“乡村里的孩子,课外资源太少了。”为何选择牺牲自己的节假日为孩子们开课,卢树盈表示:“城里的孩子可以报各种培训班,但我们这里,很多孩子除了课本,几乎没有系统的阅读和写作引导。”也是如此,她决定将自己多年的写作经验转化为公益课程,帮助乡村孩子打开表达之门。
孩子们正在上课
卢树盈的公益课程内容极具创意,今年的国庆培训课程,她将主题定为“爱国爱家”,但她没有采用说教式讲解,而是设计了一套“故事沙盘”教学法:从八国联军侵华、抗日战争到新中国成立后种种,她将复杂的历史事件转化为可互动的“战争推演”游戏,让孩子们在游戏中理解国家命运的起伏。
更令人动容的是,不少孩子主动讲述起自己了解的历史片段,甚至有人提到了“731部队”,“他们听得懂,也愿意听。关键是让他们感受到,历史不是遥远的事,而是和我们今天的生活有关。”卢树盈表示。
从水果商贩到作家
她眼中的封格女性朴素又有力量
这个国庆假期,结束了公益写作课程后,卢树盈继续投入写作当中。作为当地小有名气的作家,卢树盈创作的民间文学、网络小说、影视剧本等达数十万字。2024年,她的作品《箭塔村故事集》荣获第十六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。
不过,在成为一名作家之前,她是一个做着水果生意的小商贩。2008年,女儿上小学一年级时,卢树盈发现自己无力辅导女儿功课时很是羞愧,“很多标点符号都不会,有些字也不认识。”于是,她开始学习。她只想告诉女儿:无论身处何时何地,都可以通过学习拥抱成长。
偶然间接触到电脑后,她开始尝试写作,把从父辈处听闻的往昔传奇,卖水果时邂逅的趣闻轶事,源于自身独特视角的生活洞察一一落于笔端。
卖水果的营生需起早贪黑,常常清晨五点半就起床,她仍挤出时间钻研写作技巧,或于深夜,或在凌晨,“一天睡觉的时间有时候只有四五小时。”就是在这样日复一日的坚持下,卢树盈成了家乡远近有名的作家,她创作的故事一篇篇发表,她写的长篇小说也出版了,创作的故事、散文、小说等数十万字,在全国、省、市等各级征文比赛中获得奖项。
“我现在的时间都是‘挤’出来的。”眼下,她正在创作此前前往杭州采风的文学篇目,结束创作后,家里也将迎来耙耙柑采收季,“算了一下,要连续忙碌二十天。”不过,在下雨天停工,或农活较轻时,她仍然会抽空写上几页自己的文学故事。
谈及何为“封格女性”,卢树盈给出的答案朴素而有力:“首先是勤劳,其次是上进。”而她也正用自己的力量践行。她的故事不仅是一段个人奋斗史股票配资数据,更折射出当代乡村知识女性以文化反哺乡土、用文字照亮未来的坚韧力量。
维戈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